为富不仁

出自 元代 王实甫 《破窑记》

释义:为:做,引申为谋求。仁:仁慈。谋求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。后用以形容有钱人唯利是图,为发财而不择手段。

现代解析

“为富不仁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有钱却不讲仁义”,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富有,但心肠狠毒、只顾自己利益、不顾他人死活的人。

举个例子:
比如一个老板明明赚了很多钱,却故意克扣工人的工资,甚至让他们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,这就是典型的“为富不仁”。这种人眼里只有钱,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苦难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戳穿了一个真相:
财富本身不是坏事,但如果一个人因为有钱就变得冷漠自私,甚至用财富去欺负弱者,那他的钱反而成了“缺德”的证明。古人用这四个字提醒我们:做人可以追求富裕,但不能丢了良心。

它的魅力在于简洁有力——
短短四个字,既批评了黑心富人,也表达了普通人对公平正义的期待。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会用这个词来讽刺那些“赚着昧心钱还装高尚”的人。

王实甫
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