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铁案

出自 典出 《新唐书·李元纮传》

释义:典出《新唐书•李元纮传》:“元纮早修谨,仕为雍州司户参军。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,百司顺望风指,尝与民竞碾硙,元纮还之民。长史窦怀贞大惊,趣改之,元纮大署判后曰:‘南山可移,判不可摇也。’”后以“南山铁案”称已经判定、不可改变的案件。

现代解析

“南山铁案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像终南山一样稳固的铁案”,用来形容案件证据确凿、结论不可推翻,就像铁打的案子一样牢靠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形象比喻——把终南山(秦岭主峰)的巍峨坚固比作案件的证据基础,用"铁案"强调其不可撼动性,就像用钢铁浇筑的案卷无法被篡改。

2. 核心特征:强调司法结论的三大特质:
- 证据链条完整无漏洞(如同南山岩石层层夯实)
- 审理过程经得起反复检验(像铁器经过千锤百炼)
- 判决结果具有终局性(如同山脉般不可移动)

3. 现实意义:这个成语既是对司法公正的理想化要求(追求铁证如山),也暗含对司法者的警示——只有扎实的调查才能铸就"铁案",任何疏漏都会让"南山"变成摇摇欲坠的土堆。

4. 现代启示:在法治社会里,它提醒我们重视证据的严谨性。比如现在要定一个人的罪,必须像建造南山那样层层夯实证据,监控录像、指纹鉴定、证人证言等"建筑材料"缺一不可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