澜倒波随

出自 明代 宋濂 《序》

释义:意思是比喻言行无标准。出自明宋濂《序》。

现代解析

“澜倒波随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大浪倒下,小波跟随”,用来形容一种盲目跟风、随大流的行为。就像大浪打过来,后面的小波浪不加思考地跟着涌动,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讽刺那些缺乏独立思考、只会人云亦云的人。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:某个潮流兴起时,很多人不管是否适合自己,就一窝蜂地去追随;或者听到某个观点,不加以验证就盲目附和。这种行为就像水中的小波浪,完全被大浪带着走,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水的自然现象巧妙比喻人性弱点。水波相随是自然规律,但人若像水波一样失去主见,就会显得可笑又可悲。成语提醒我们:面对潮流或他人意见时,要保持清醒头脑,学会独立思考,而不是做那个“澜倒波随”的盲从者。

宋濂
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