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易之论

出自 宋代 朱熹 《朱子全书·历代二·宋》

释义:易:变更。不可变更的言论。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,不可改变。

现代解析

“不易之论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不可改变的观点”,但它的内涵更生动——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,风吹雨打也磨不坏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核心价值:它形容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道理,比如“诚实是美德”“勤奋才能成功”。这些观点不是某个人随便说的,而是被无数人验证过的“真理”,像老树的年轮一样扎实。

2. 生活场景:比如长辈说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年轻人可能觉得是老生常谈,但等到年纪大了才明白,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。这种“早被说中”的感觉,就是“不易之论”的力量。

3. 和固执的区别:它强调道理本身的正确性,而不是人顽固己见。比如“地球是圆的”是科学事实(不易之论),但“我觉得地球是方的”就是盲目坚持错误了。

简单说,这个成语让我们学会珍惜那些“老话”——它们像指南针,早就为迷路的人标好了方向。

朱熹
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