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芳自赏

出自 宋代 张孝祥 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

释义:孤芳:独秀时的香花。把自己看作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。比喻自命清高,自我欣赏。

现代解析

“孤芳自赏”就像一个人独自站在角落里,捧着一朵自己觉得特别美的花,一边闻一边感叹:“这花真香啊,只有我懂它的好!”

这个成语说的是一种“自我陶醉”的状态——明明别人没觉得多厉害,自己却越看越满意。比如:
1. 盲目自信:有人写了一首普通的小诗,却觉得堪比李白,反复读给自己听,这就是“孤芳自赏”。
2. 脱离现实:像某些艺术家坚持“只有我懂高级”,完全不顾大众是否能接受,结果作品无人问津。
3. 封闭心态: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,却不愿交流学习,最后活成一座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孤岛。

它提醒我们:自信是好事,但若变成“关起门来自嗨”,反而会错过进步的机会。真正的“芬芳”,应该经得起别人的品评。

张孝祥

张孝祥(1132年-1169年),字安国,号于湖居士,汉族,简州(今属四川)人,生于明州鄞县。宋朝词人。著有《于湖集》40卷、《于湖词》1卷。其才思敏捷,词豪放爽朗,风格与苏轼相近,孝祥“尝慕东坡,每作为诗文,必问门人曰:‘比东坡如何?’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