犁庭扫穴

出自 班固 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

释义:庭:龙庭,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,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。犁平敌人的大本营,扫荡他的巢穴。比喻彻底摧毁敌方。

现代解析

“犁庭扫穴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:用犁把庭院翻个底朝天,连老鼠洞都扫荡干净。它用来形容彻底铲除祸害、除恶务尽的决心和行动。

举个例子:假如你家院子里有一窝老鼠,它们咬坏家具、偷吃粮食。如果你只是赶跑它们,过几天老鼠又会回来。但如果你把整个院子翻土消毒,连老鼠洞都捣毁填平,这就是“犁庭扫穴”——不仅解决表面问题,更从根源上杜绝后患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个动作的配合:“犁庭”是大规模彻底清理,“扫穴”是连隐蔽角落都不放过。现在常用来形容打击犯罪集团、反腐行动等,强调不能只做表面功夫,而要连根拔起。比如警方端掉一个贩毒团伙时,不仅抓了街头小贩,还顺藤摸瓜摧毁了制毒工厂和资金链,这就是典型的“犁庭扫穴”。

它比“斩草除根”更形象,既有横扫千军的气势(犁庭),又有细致入微的严谨(扫穴),画面感十足地展现了“彻底清除”的决心。

班固

班固(32年—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,东汉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。班固出身儒学世家,其父班彪、伯父班嗣,皆为当时著名学者。班固一生著述颇丰。作为史学家,《汉书》是继《史记》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,“前四史”之一;作为辞赋家,班固是“汉赋四大家”之一,《两都赋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,列入《文选》第一篇;同时,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,他编辑撰成的《白虎通义》,集当时经学之大成,使谶纬神学理论化、法典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