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来喝去

出自 明代 吴承恩 《西游记》

释义:呼、喝:大声喊叫。呼之即来,喝之即去。形容随意驱使。

现代解析

“呼来喝去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大声叫人来,又呵斥人走”,就像使唤佣人一样随意指挥别人。它生动刻画了一种高高在上、对他人缺乏尊重的态度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用简单的四个字,就勾勒出一幅权力不对等的画面:一方像主人一样随意发号施令,另一方则像工具一样被随意使唤。比如职场上某些领导对下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,或者生活中有人对服务人员态度粗暴,都是典型的“呼来喝去”。

它的魅力在于既有声音的冲击感(“呼”“喝”都是大声喊叫),又有动作的连贯性(“来”“去”形成对立),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出那种盛气凌人的场景。使用这个成语时,往往带着批评的意味,暗示这种行为既粗鲁又伤人心。

现代社会讲究平等尊重,“呼来喝去”这种行为就显得特别扎眼。这个成语就像一面镜子,提醒我们:对待他人时,少些命令,多些商量;少些傲慢,多些体谅。

吴承恩
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