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贪多务得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贪图数量多,一心只想得到”,但实际是用来批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——做事只顾追求数量和表面成果,却忽略了质量和实际价值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有人为了显得“读书多”,一天囫囵吞枣翻完十本书,但连基本内容都说不清楚;另一个人精读一本书,却能活学活用。前者就是“贪多务得”——看似收获满满,实则华而不实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提醒我们:真正的收获不在于“有多少”,而在于“有多好”。就像吃饭,狼吞虎咽十碗不如细嚼慢咽一碗吸收营养。它戳穿了现代人常犯的毛病:盲目追求“数量指标”(比如粉丝数、证书数量),却忘了沉淀真正的能力。
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,短短四个字就道破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病——用表面的忙碌掩盖实质的懒惰。毕竟,机械地堆砌数量比静心钻研要轻松得多,但这个成语就像一盆冷水,让人清醒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