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见洽闻

出自 唐代 杨炯 《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》

释义:谓知识丰富,见闻广博。

现代解析

“广见洽闻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见得多、听得广”,形容一个人知识面宽、阅历丰富,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。

想象一下,一个人走遍大江南北,见识过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;读过很多书,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;还善于倾听别人的故事和经验。这样的人遇到问题时,总能从记忆里调出相关的见闻来应对,自然显得从容又靠谱。比如遇到陌生习俗不会大惊小怪,讨论时事能举出具体案例,这种“见多识广”带来的底气,就是成语的精髓。

它特别强调“亲身经历”和“广泛吸收”的结合——不只是死读书,还要走出去接触世界;不只是走马观花,更要用心观察积累。就像手机既要连WiFi下载信息,还得用摄像头记录现实,两者结合才算真正“扩容”。这种既开阔眼界又丰富头脑的生活态度,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反而更显珍贵。

杨炯

杨炯(650年-692年),汉族,弘农华阴(今属陕西)人,排行第七;唐朝诗人,初唐四杰之一。显庆六年(公元661年),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,上元三年(676年)应制举及第,授校书郎。后又任崇文馆学士,迁詹事、司直。垂拱元年(685年),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。天授元年(690年),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。如意元年(692年)秋后改任盈川县令,吏治以严酷著称,卒于任所。因此后人称他为“杨盈川”。

0